这或许是我参与过的科技大会中,首次听到主讲人搭配“煽情BGM”进行开场。百度沈抖在前三分钟的演讲里嵌入了一段背景音乐,旋律悦耳,不刻意催泪,也不盲目赛博,却成功吸引住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,现场迅速安静下来。与传统“PPT+干讲”的模式相比,这种“音乐加持”的表达令人耳目一新。越是大型场合,越适合用这样的氛围营造,效果出奇地好。
为什么沈抖的开场能带来些许感动?或许与他及团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有关……
一句话概括四大云厂商:
百度云:强于AI,大模型与算力领先,文心大模型、昆仑芯、百度百舸是核心;
阿里云:拥有国内最庞大的to B/to C生态,中小企业覆盖率最高,销售能力强,通义千问表现突出;
腾讯云:擅游戏、社交类AI应用,在广告和文娱领域优势明显;
华为云:软硬一体,政企市场渗透极深,政务、金融、电信等行业占主导。
那么,这次百度云智大会提出的“AI厨房”,到底能“炒”出什么菜?
我用四个比喻来解读百度AI的四大生态组成部分:燃气公司、调度中心、小超市、全自动炒菜机——全程脱稿拍摄,仅凭一部手机,不带提词器、不用麦克风,尽量通俗呈现。
底层支撑:昆仑超节点 → 像“燃气公司”
我站在昆仑芯展台听了很久。它的前身是百度芯片架构部,2021年独立运营,主要销售GPU整机柜——最大亮点是把64张显卡集成在一个大机柜中。它就像燃气公司,提供最基础的“动力能源”,客户多是训练大模型的AI公司、自动驾驶企业或头部互联网厂商。国产化替代浪潮下,其渠道正在快速扩展。
调度系统:百度百舸 → 控制“火候”的枢纽
百舸的展台不大,但沈抖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其全新5.0版本。它如同家里的燃气灶,负责调控“火候”,是一套超级算力调度系统,能实现1万张显卡协同工作,保持99.5%的高效运转率,极大避免资源闲置,省时也更省钱。
开放平台:千帆平台 → 像家里的“小冰柜”
这是一个AI模型和应用“超市”,里面摆满了文心一言、Llama等现成模型,就像塞满食材的冰柜。开发者无需自建算力“种菜”,直接挑选所需“原料”就能做菜,极大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。
应用搭建:秒哒 → 全自动“炒菜机”
面向开发者和普通用户,只需输入创意(比如“来盘鱼香肉丝”),它就能自动处理数据、调用AI能力,快速生成应用——真正实现从 idea 到 product 的一键落地。
总体来看,百度AI生态通过:
昆仑芯(底层算力) + 百舸(调度系统) + 千帆(开放模型) + 秒哒(应用生成)
串联起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。这是本次大会最关键的看点。
对百度云未来方向的几点推测:
推出更多Agent应用,如“AI客服”、“数字员工”,虽定价不低但预留渠道折扣空间;
千帆平台很可能升级为“Agent超市”,加速AI应用落地;
逐步跳出“纯卖算力”模式,转向MaaS(模型即服务),避免陷入价格战,提升盈利空间。